树理念 重探索 强基础 寻突破

更新时间:2006-06-16


大力推行“周六教育日”制度,全面实行干警“约谈制”, 监所罪犯心理矫治室相继挂牌,狱内高自考显现丰硕成果,《罪犯教育工作纲要》等多项业务规章制度相继出台……这些工作表明:2001年以来,我局教育改造工作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推进制度化、社会化和科学化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 业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教育改造工作 “有章可循”,实现了从“软任务”到“硬指标”的转变
2001年起,我局陆续研究制定了《罪犯教育工作纲要》、《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暂行规定》、《个别教育工作规定》、《辅助教育工作暂行办法》和《入监罪犯管理教育工作规定》等多项关于教育改造工作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改变教育改造工作多年来制度不健全的状况,基本形成符合我局工作实际的教育改造工作规章制度体系;而且规范的内容具有指导性,既有对教育改造工作的任务、机构、教育内容、时间和考核指标等工作项目的具体硬性规定,也有对新时期全局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格局的总体定性部署。
到2004年6月,随着未成年犯管教所出监教育中心的成立,我局先后在三个监狱成立了市局三个出、入监教育基地,形成了从入监教育、常规教育到出监教育的分阶段改造格局,新入监和临出监罪犯集中管理教育率分别达到82.5%和 80.7%。这些按照罪犯不同改造阶段,不同罪犯群体的改造需求进行的分押、管理和教育的实践,为实施罪犯科学分类、开展特色监狱和特色改造功能区建设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把罪犯教育时间用制度来固定和保障,就是我局近年来推行“周六教育日”的初衷。从2001年7月开始,市局规定每周六为专门的“罪犯教育日”,每周六监狱不得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必须在规定的教育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育内容和任务,市局通过严格考核与监督确保落实。而实践证明,教育时间能否得到较充分合理的保障,是教育效果是否增强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法德并举,知行合一”指导思想的贯彻实践,思想教育的内容更活、形式更新
自2004年初始,我局按照司法部工作要求,在服刑人员中开展的普法教育年活动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法德并举、知行合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工作实际,以解决“服刑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投机改造的具体表现及危害”等“六大问题”为教育的着眼点和主要内容,在服刑人员中进行了各类教育活动;同时,创新教育形式,以文艺普法、普法论坛、模拟法庭、普法游艺园、普法一条街等新的形式来辅助教育活动开展,亮点纷呈,极大地调动了服刑人员参与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氛围,提高了服刑人员的法律认知水平,有效地维护了监管改造秩序的稳定。
“法德并举、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不仅牢牢抓住了思想教育这个核心,深化了教育内容和效果,而且不断开拓思想教育的形式与方法。2003年,我局研究制定了《首都服刑人员文明公约》,将罪犯应注意的道德问题编成了16句共64字的公约并进行释义,组织罪犯结合实际进行学习,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各监所联系罪犯的改造实际,创造了通过漫画讽刺、专题辩论等形式表现道德教育主题的生动教育形式。例如,天河监狱结合罪犯日常改造和生活,汇编了《服刑人员日常应注意的道德细节》,第二监狱利用狱内小广播开办了“亲情之声”节目。积极探索思想教育与辅助教育的有机融合,既增强了辅助教育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又活跃思想教育的形式,二者的教育效果相得益彰。
◆ 创新形式,个别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突破
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一直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难点和重点。从2001年到2005年,每年的转化率都在60%以上,其中2003年达到了创纪录的近80%,为连续九年保持监管安全持续稳定发挥了促进和保障作用。而其中,个别教育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近年来,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局通过制定和落实《个别教育工作规定》,始终在深化个别教育工作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一是在全局普遍推行罪犯个别教育“专档制”,个别教育的连续性增强。为每名罪犯建立专档,使干警对罪犯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个别教育的针对性、延续性和实效性,体现了以干警为主体,记录干警工作的理念转变为以罪犯为主,服务于罪犯改造工作的理念;二是全面推行“约谈制”和干警转化建立约谈信箱,对干警工作能力的考验与激励增强;三是通过局、监两级个别教育能手评比,培养、锻炼了一批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 探索科学改造罪犯手段,心理矫治工作深入开展
2005年,北京市监狱、第二监狱等单位率先成立了专门的心理矫治室,定机构、定人员、定职责,这标志着我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迈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新台阶。而这与多年来我局在这项工作上的大力探索和实践,及其在监管改造中发挥的作用分不开。
2001年开始,我局连续5年对干警多层次、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全局目前共有专职心理矫治干警50多名、兼职干警130多名,其中获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达63人,而且初步建立起了从市局到监狱、分监区的三级工作网络。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推动工作。在2003年初,我局聘请了由罗大华、郭念锋等9名心理学社会专家组成的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
2002年以来,各监所按照市局要求,建立罪犯心理档案,开展心理测试、分析和重点心理异常罪犯的摸排。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罪犯入监心理测试建档的基础上,各监所坚持每一至两年对罪犯进行心理普查工作。2005年,全局各监所通过心理测试摸排出的重点心理异常犯283人(包括暴力倾向严重的、有自杀危险的、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发生心理危机现实危险性较大的等情况)。而且,在2005年全局建立了心理咨询月分析制度,并探索对罪犯心理状况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罪犯分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矫治和危机干预等针对性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 积极探索罪犯改造评估工作,为推进罪犯科学分类和个别化改造工作服务
紧紧围绕市局党委提出的“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中心任务的要求,2004年,我局成立专门课题组,开展“罪犯个体改造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形成了我局《罪犯个体改造质量评估办法》和《罪犯个体改造质量评估工作试点方案》,并于2005年5月开展在各监所试点,全局27个分监区参与了试点,对试点分监区的罪犯开展了入监诊断性评估和再犯罪预测工作。对罪犯进行个体改造评估,既为开展针对性教育创造了条件,也为进一步构建罪犯科学分类体系和建立罪犯改造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奠定了基础。
◆ 特殊考场走过20年,文化技术教育工作成果丰硕
对罪犯开展必要的文化技术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认知能力和文化素质,是他们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的基础。2001年以来,我局继续推动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深入发展。
截止今年,我局举办狱内罪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走过20年,也是我局推动罪犯文化教育工作进入丰收期。仅2004、2005两年,全局就有78名罪犯获得大专以上毕业文凭,占自1986年开展高自考20年以来,获大专以上毕业文凭总人数的52.7%。2005年,参加高自考罪犯违纪率为0.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文化教育方面,我局积极探索未成年犯社会化办学的新途径,及狠抓初中以下文化教育的组织和教学质量。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逐步加强。2005年,我局释放罪犯中获得社会承认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释放总数的56.4%,比2002年的不到40%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 辅助教育活动丰富多样、主题明确,监区文化建设务实求效
近年来,我局尝试以一年一个主题为主线,以建立罪犯各类兴趣小组为基础,结合常规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辅助教育工作。2004年,市局就在全体罪犯中开展了太极拳普及活动,旨在以太极拳丰厚的体育文化内涵熏陶影响罪犯,受到服刑人员欢迎。2005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了以“法引人生,德净心灵”为主题的第三届金秋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演讲比赛、会标征集、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文艺节目汇演等活动,进一步活跃了监区文化生活。
◆ “三个围绕”指导,深化社会帮教工作效果深化
2005年,市局提出了社会帮教工作“三个围绕”思路,即:围绕解决罪犯家庭困难、保护罪犯合法权益,围绕文化教育、技术培训、读书与文体活动,围绕对临出监罪犯的教育以及与社会衔接、就业指导与安置等各项改造内容开展帮教,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帮教工作“北京模式” 的内涵,推动了社会帮教工作的深入发展。
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社会帮教工作,先后于2002和2004年两次组织召开了全市安置帮教工作座谈会,对当前社会帮教进行了探讨,适时提出了"送钱送物不如送条出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教工作思路,对帮教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引导。工作中,帮教活动逐步由“零打碎敲”向“系统固定”型转变;由“看望型”帮教向重文化、重技能和进行思想教育并重的模式转变;由单方帮教向“资源共享”转变。

上一篇: 倾注心血 救人于失足 言传身教 扶人以归正
下一篇: 连续九年奏响监管安全曲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