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心血 救人于失足 言传身教 扶人以归正

更新时间:2006-06-16


前 序 一位哲人说过:“人在兼顾各方利益及平和心态下,更容易发自内心地道出一语惊人的真理。”如此看来,近来一对刑释人员母子给局长的感谢信中,深情地说:“杨警官他们有责任心……”、“为了对得起像杨警官一样的好警官,我一定会远离违法犯罪,再不会做于己于家于社会的坏事了……”。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生动地诠释了我们监狱人民警察的时代形象和价值追求。
    多少年来,人们已经习惯将监狱人民警察比喻作像老师、像医生、像父母一样的形象。对于监狱人民警察职业来说,这种表述并不过分,但是当细细品味时,我们会发现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内涵更为深刻和丰富。无论学生对于老师、患者对于医生、还是子女对于父母,他们之间都不同程度地根基于一种特定的个人感情基础,前者对于后者之间都是人类社会关系中相辅相融的人际关系领域,而在历来社会常人的眼里,监狱警察对于罪犯之间的社会关系,更多的成份即是一种执法与被执法、管理与被管理、改造与被改造式的冲突对立的社会关系领域(这一点到什么时候都勿庸置疑,不可否认!)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我们国家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大环境下,首都监狱系统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大胆地提出了营建“和谐的改造关系”的理论并积极实践。这种监狱中的和谐的改造关系,其主要目的就是在监狱警察在依法、公正、文明执法的前提下,达成有利于服刑人员、家庭和社会共同利益的一致。这也是首都监狱系统在新时期提出“以改造人为中心,努力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中心工作目标的价值所在。而,许许多多像杨鸿杰一样的监狱警察通过自己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把个人的感情融进事业的使命感之中,来一点一滴地实现着这种崇高的价值。


五一前夕,记者专程采访了熟悉清河分局清园监狱集训监区杨鸿杰警官的相关人员———
★刑释人员、亲属眼中的杨警官
   “儿子是一名刑释回家的年轻人,每当我外出归来,看着儿子工作之余总是收拾得井然有序的家、吃着儿子准备的可口的饭菜,笑谈着他对自己工作、新生活的稳步努力,让我打心底里开心,这就是我们全家人的最大幸福!……邻里街坊都夸儿子回来像变了一个新人,我说,都是监狱杨大队他们管教有方,假如有一天发现儿子再出现不良苗头,我还请杨警官来提醒他,他们有责任心……”
    “我常想,是什么力量使当初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学无术,整天吃喝玩乐、闲荡打斗、人见人讨厌的坏孩子,能像现在这样有孝心、懂事理、自食其力求上进呢?我发自内心地说,这些真得归功于像杨鸿杰警官这样的好警官们多少年如一日地倾注心血,言传身教的帮助、教育、熏陶和感化。每当想起5年来杨大队对我教育感化的一言一行,都会鼓励或警示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走好新生路为了对得起像杨大队一样的好警官,我一定会远离违法犯罪,再不会做于己于家于社会的坏事了……”
★服刑人员眼中的杨警官
   服刑人员1:我在集训大队“定点哨”岗位上改造已经有6年之久了。杨大队属于那种典型的勤快细心、一身正气,特能以理服人的监狱警官。记得一次,我因为父母上月没来看我,就在接见室跟父母生气发牢骚,没注意被正在巡视的杨大队发现了,他走过来,当着父母的面给我算了笔对父母的情感债,说父母把我养大成人了,我没有抚养尽孝却倒背上了10年的刑期,10年如一日,让我算算得欠父母多少物质和精神债务,还反问我假如到时父母年老卧床,我做儿子的能做到在父母床前10年如一日地孝敬吗?当时,我和父母都被说得流眼泪了,最后,杨大队非要我向父母当面道歉才罢休。这件事、这个理让我始终难忘。
    服刑人员2:2003年,我因为在分监区拉帮结派、打群架被送到集训大队接受严管教育。刚被送到集训队时,我想反正都“几进宫”了,怕啥呀!抱着这种心态在入训接受搜身检查时,我就故意“犯横”地和一个警官顶撞起来,在场的杨警官顺势把我带到谈话室厉声喝道:“你不是挺横的吗?在北京街头排行老几呀?”
   “最不行排行老五吧!” 我桀傲不逊地回答
    “行,你不是打架厉害吗!我都40多岁的人了,咱俩先比比掰手腕,三打二胜,让在场的队长和定点哨当裁判,你胜了算你厉害,行不?”杨大队用商量的口气说。
   “比就比!”我当时心想自己准能赢。
    可真一比,三局我都败下阵来。
   “王某某,你认识不?他还在北京街头排行老大呢,他不也在这心服口服吗!记住,我们靠的不是像你所崇尚的动手打人,那是违法的,也是最让人看不起的以恶治恶小痞子做法,那东西能服人吗!现在你明白你为什么输了吗?你输的不是蛮力,也输的不是我本人,而是输给了我们的警察身份,因为它象征着正义和法律!”
    在桌子对面气喘吁吁地我惊讶地看着杨大队那高大的身影,眼睛都花了。我才明白过来,自己缺乏的真不是蛮力,而是被杨大队身上那股正义、威严和气势所吓败,怪不得杨大队在比赛中老是厉声大:“目光要对视,看着我,看着我!”我看到他什么呢?那种情况下,我看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那目光中力量无穷的锐气!多少年来,每当我冒出“犯横动粗”的邪念时,都会被杨大队在那一身的威严、一股锐光所震熄、所折服———是的,令我心服口服的其实还是正义的法律!
    服刑人员3:唉,现在一想起我当初因为不服管理,顶撞警官被集训教育的那件事情,我自己都觉得特不好意思。记得刚到监狱服刑改造不久,我老是放不下我犯罪前曾是大学教授的酸架子。明知道同在一个集体中服刑改造的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偏就对身边什么人和事都看不习惯,总是看这个不对,说那个人说话做事太差劲。结果没多久就没有人理睬我了。烦躁间,我当时却错误地认为所有这些都是身边警官对我重视不够,没有发挥我的知识特长,没有安排适合我的改造岗位所导致的,所以得找个机会在同犯面前跟警官“磕一下”,才能重新找回自己在犯人中的“威信”。于是,在这种可笑的念头指使下,就在去年元旦前一天的出工劳动中,我就故意找茬蛮横地顶撞起主官警官,结果被送到了集训大队,我当时想反正快过节了,能把我怎么样?
  谁知到了集训大队,开始一整天却没警官找我谈话。直到晚饭时,我心里实在憋得难受,就冲这门口大声喊:“我不吃羊肉包子,我不想吃饭。你们倒是找我谈话呀,干吗不理睬我?”
  “刘某某,你真不吃羊肉?现在也过饭点了,也没其他热的了,要么给你煮两袋方便面吃?”这时杨警官进来问我。
  “是!”我只是为有人找我谈话了就应答了一声。
  不一会,杨大队就把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面端到了我面前,我强装着就三口两口吃了下去。
  “吃饱了吗?”
  “嗯。”
  “知道我们为什么故意不急着找你谈话吗?告诉你,作为曾经是大学教授的你,做出顶撞警官的混事,这和你本来的认知能力实在不相符,你绝对是有别的目的憋在心里找借口,对不对?所以我故意凉凉你,要是憋的慌、信得过就给我把心里话掏出来!”杨大队一针见血的一段话一下把我惊呆了,我不得不将自己的改造处境以及我故意犯混顶撞主管警官的想法全说了出来。
    “不应该呀!曾经的大学教授,你应该反思自己在改造中的角色转换,在服刑人员中招人烦,这是主管警官造成的吗?再说,你当初是贪财型经济犯罪,主要是缺乏体力劳动,淡漠了劳动创造价值,缺失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警示,才犯事的。对不对?”
    “对。”
    “这样换位想一想,你的主管警官对你的改造方向,对你的改造岗位确定,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多么地准确和科学,要不然能改掉你贪财的恶习吗!再说,你认为自己有知识特长,你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监狱提倡的宣传写稿获得奖励呀,你认为分析得对不对?”
   “对对对”我被杨大队透析般的谈话所折服。
    “如果为你长远改造好来看,你实在不应该犯混顶撞主管警官,而应该打心底里感谢他对你改造的良苦用心。你想不想早点把自己改好了回家团聚?”
   “当然想!”
    “只是想还不够,真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赶紧给主管警官写检查道歉!”
   杨警官的分析教育使我打心底里心服口服。从此,我在学习改造中的态度和言行像变了一个人,不仅与身边的警官和服刑人员重新建立起了很和谐的关系,还通过在劳动之余积极参与监狱里的通讯报道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奖励。
★社会媒体记者眼中的杨警官
   CCTV-12频道记者田晓琴:杨警官是监狱界的“名人”了,也是我们CCTV-12频道的常客了,关于他的工作业绩我就不多说了,不少媒体都宣传过,我就想说说我们第一次采访他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记得那次是我们的马导演在CCTV-12演播大厅现场专访杨警官。那天,初次到中央台演播大厅接收采访的杨警官可能有些紧张,整个采访都挺好,但是,他特意穿的一身新警服却把领花给弄歪了,过程中我们工作人员也没注意到,等到采访完回看时才发现了。我们说反正不明显,可以了。但杨警官硬要重新补拍一遍。最终还是他那段话打动了我们:“我们监狱警察不容易,我们清河的监狱警察更不容易,以前人都叫我们‘农民警察’,我代表当日的‘农民警察’在中央台接受一次采访更是不容易,我可不愿让全国观众说我们监狱警察警容不标准!再说,工作中好些几个犯人当面不可理解地问我,这么辛苦就为一个月这点俸禄吗?我反驳说:‘绝对为的是这身警服!’在全国观众面前,这警容都不规范,还能服人吗!”
★同事眼中的杨鸿杰
   集训警官吴警官:杨大队在集训大队工作快10年了,经他带出了不少得意徒弟,不少已经走上了处职领导岗位,我是他其中一个最平凡的老徒弟。他给我多年的影响就是生朴实、勤快、公道、招数多,总能让所管的服刑人员心服口服。比如说吧,上下班放单位的班车不坐,他偏偏要每天骑辆比他工龄还老的自行车来回10多里独自跑,问他缘由,他老说是为保持慎独、想事,说集训队的人不管哪一个想不到就会出大错。说真的,有他在队里坐着大家伙都觉得很踏实。
    曾经在集训大队工作过的曹警官:我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最年轻的徒弟之一。他触动我的事例太多了,就说其中一件吧:记得我刚分配到集训队工作时,集训大队还在老茶西监狱,监狱条件比较差,那年夏天特别热,房间还老进来蚊子,茶淀的蚊子早有名气,叮得人晚上老休息不好。一天下午,他买回来一罐灭蚊药,几个队长刚想拿去给办公室喷,他却抢先拿起径直到犯人监舍亲自挨个喷洒起来,中间我们几个队长和站哨的犯人都很想要过来帮他喷洒,他却执意不让,一口气把十多个监舍都喷了一遍,一边喷洒还一边过向集训犯人问这问那的,足有半个小时下来,本来就爱出汗的杨队看起来简直成了“落汤鸡”。当时,别说我们一伙队长,许多集训犯人都觉得受不了。回到办公室,杨队却乐呵呵地说:“我自个到集训犯人中喷一遍,走一趟,察颜观色看一遍,哪个心里不到位,我心中就更有数了。”要么,曾经不少集训中的犯人笑着说,晚上能听见杨警官睡觉打呼噜,就知道他人在队里,犯人们就能睡得踏实、睡得香!

杨鸿杰如此简单平淡地说————
   怎么说呢,不管周围人如何看,我自己心中得有杆称。我总觉得穿着这身警服,头顶着国徽,就得尽心尽力把工作干好。人都说集训大队是监狱中的监狱,如果稍不谨慎出些差错,从大处说对不住单位,对不住社会,从小处说对不起国家给自己的工资。往深处说,罪犯是因为触犯国家法律才到监狱里服刑改造的,监狱警察如果不能帮助罪犯在心服口服中共同追求“长远改造好”,那么,罪犯就是回归到社会上,也不会打脑海中自觉远离犯罪,这对整个社会、各个家庭及他们本人迟早都不是好事,只有让社会每个人,特别服刑改造中罪犯,刻骨铭心这个理,才能真正“改造好”!也才能逐步实现我们清河分局“让走出清河的人远离犯罪”的共同愿景!



上一篇: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刘伟来局听汇报
下一篇: 树理念 重探索 强基础 寻突破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