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模式”帮教工作机制初步建立(1988年底)
1988年12月10日,北京市劳改工作局与大兴、顺义、平谷等全市十八个区县全部签订《帮教安置协议》协议。
“大墙内外齐抓共管、监管改造和帮教安置成龙配套、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的北京模式由此形成。
康克清、杨成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田华等社会各界名人齐聚监所,共同关心支持罪犯改造。
“北京模式”帮教安置罪犯见质见效(2000年初)
2000年后,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各方力量汇聚于高墙之内,为促进罪犯安心改造、维护场所安全稳定解难题、办实事,社会帮教工作蓬勃发展。
西城、门头沟、昌平、顺义、平谷、大兴等区司法局主动与监所对接,用足用好法律、法规、政策,解决罪犯实际困难。
法律援助部门与监狱联手,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进监区活动,引导罪犯认罪悔罪、积极改造。
团市委多年来持续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及教育改造工作,援助资金20万元建立“服刑人员成长指导中心”。
新时代“北京模式”形成开门共办教育良好局面
进入新时代,社会帮教工作“北京模式”内涵进一步拓展,由“零打碎敲”向“系统设计”转变,由“关怀看望型”向“助力改造型”深刻转变。
全局建立150余人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与罪犯“结对子”帮教,开展各具特色的合作,深化教育效果。
组建“爱心帮教团队”,2019年以来,累计向长期开展共建合作的首都精神文明办、首都图书馆、西城区文化馆等35家单位颁发“爱心帮教团队”证书。
聘请“爱心帮教大使”,连续32年帮教未成年犯的“法官妈妈”尚秀云、中国习惯学创始人周士渊等29位志愿人士获聘,并与相关单位签订《社会帮教协议》。
社会各界人士以爱之名,挽救迷途的灵魂
“北京模式”发展至今,得到了社会各界团体和爱心人士的热心关注和倾力支持。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以己所长、以爱之名,挽救迷途的灵魂,助力监狱工作向“改造好、不再犯”全面提升,促进首都监狱工作现代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