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治本安全观在班组建设中生根发芽

更新时间:2017-12-25


张军部长提出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的转变,是监狱工作的更高标准,要求我们以治本安全观为统领,去规划各项工作,解决根本性问题。底线安全是监狱工作的基础,而治本攻心,则是管班民警的本职工作,是根本任务。


在日常的管教工作中,垦华监狱管班民警宋紫峰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逐渐掌握了班组成员的心理规律,积攒了不少班组建设工作经验,今天就请他来给我们讲讲班组的故事吧。


严肃执法态度,树立优秀典型


针对部分服刑人员对班组建设的认识不足,日常表现散漫的问题,宋紫峰在班组会上亮明了态度:

“班组建设,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拿奖挣分的活动,而是一个班组所必须去进行的常规工作。作为班组的一份子,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大家都学过考核规定、行为规范以及扣分的标准,我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重点表扬王某和李某,这两个人,他们在班组建设中积极参与,主动担当。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
宋紫峰在管理中始终秉持着严肃的执法态度,对表现好的大力鼓励,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对事不对人。如今,班组的面貌和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纪律意识明显上升,内务标准显著提高,班组整体状态非常稳定。


让教育深入内心,贯彻治本理念


通过团体活动,宋紫峰与所管班组建立起来良好的沟通关系,使服刑人员愿意参加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扭转不良信念,切实践行治本安全观。

在一次“盲人体验”的团体活动后,班组成员赵某说:“我还真没体会过盲人的感受,眼罩戴上以后,我真挺害怕的,我想我唯一的依靠就是老刘了。但是他即使扶着我下台阶,我都不敢下脚。现在还挺感谢他,要没有他我早就摔了。”
充当向导的服刑人员刘某讲道:“我能够感受到他在发抖,在下台阶的时候,他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听了我的话。能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我还是挺高兴的。”


宋紫峰总结道:“在黑暗中摸索,即使再强壮的人也会手足无措。这时候,那个帮助他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难以忘记的。困境时助人是一种支持,而一句问候,一顿饱饭其实都是一种支持;而给处在顺境中的人一句忠告,一句劝说,同样是一种支持。”

经过这次团体辅导,班组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刑人员之间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服刑人员吴某是编椅子、做纸袋的一把好手,却因为减刑的法律规定发生变化,变得消沉、郁闷,拒不参加劳动,也不愿参加教育活动。
在某次团体活动中,吴某当场表示:“这个活动没有意义,团体活动就是小孩的把戏,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宋紫峰心平气和地告诉所有人:“团体活动,如果有人不想参加,可以和我商量。下次要提前和我说。这次既然参加了,那么就先感受一下。好吧?”他低下头,慢慢点了点头。后来,吴某主动道歉,宋紫峰说:“团体活动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我之所以想叫你一起参加,是希望你能在活动中有所体会,同时也是放松身心的机会。”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沟通,能够使其感受到我对他的尊重和善意,不带有功利色彩,而是用真心去赢得信任。运用这种谈话方法,宋紫峰与这名服刑人员的关系逐渐拉近了,他开始主动要求参加团体活动。


在“心灵悦读”活动中,宋紫峰邀请吴某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他生动地讲述了儿时父亲的形象。说到动情之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宋紫峰告诉他:“父亲虽然没有见你最后一面,但他永远关注着你,……人生何其短暂,过好这一生,就要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做好。”宋紫峰对全体服刑人员说道:“刚才咱们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有很多的民警和服刑人员从咱们身后经过,可能大家都在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们,是不是在注视着自己,其实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们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有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这一生才能真正地过好。”活动以后,吴某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认认真真地参加劳动了。在车间巡视期间,每次看到他在努力地工作,宋紫峰都会上前和他聊聊天,鼓励他。后来,他在劳动竞赛中多次获奖,又成为了监区劳动的能手。如今,他已经成为班长,还自创了一套做纸袋的诀窍,向其他服刑人员进行了讲解、推广,为监区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治本安全观,就是将教育工作定位为民警的工作核心。管班民警通过团体活动、心理知识的运用,可以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使服刑人员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我约束、自觉改造,从根本上保证监狱安全稳定。班组稳则监狱安,我们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治本安全观”为统领,深入践行“监管安全为先、教育改造为本、公正执法为基、队伍建设为要”基本理念,提高改造质量,为推进“治本安全观”在首都监狱系统的生动实践贡献更大的力量。

 



上一篇: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到垦华监狱开展帮教活动
下一篇: 潮白监狱开展“明身份 正言行 守规矩 促养成”专项教育活动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