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丁兰秋:不能忘记历史

更新时间:2015-09-07


人物简介:丁兰秋

1927年02月出生于山东莱阳,1944年11月参加革命,伤残军人

1944年11月1947年12月期间先后任胶东军区五师、独立团战士、班长、副排长

1947年12月1951年02月在山东荣校养伤

1951年02月1988年06月期间先后任北京市监狱指导员、副排长、厂长、教导员、工会副主席

1988年06月离休

讲述:父亲送我去参军

“满18岁国民党就要来抓壮丁了,我不想给国民党当兵。”1944年,丁兰秋快18岁了,但他却没有即将成年的喜悦。

“愿不愿意参加共产党的部队打鬼子?”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丁兰秋的父亲丁振书把他送到了地方武装——即墨区工队。丁振书是1938年入党的中共老党员,把儿子送去当“八路”,也是丁振书的愿望。参军之前的送行饭让丁兰秋至今难以忘怀,“一斤豆腐,一锅地瓜叶汤,这是当时家里能给我置办最好的一顿饭了。我们一大家子八口人呐!那时老百姓受日本人欺负、受国民党欺负,活得太惨了。”想起旧社会的苦日子,丁兰秋不禁老泪纵横,几度哽咽。

受降路上的遭遇战

“日本鬼子把一个村子的人都赶到山里,不给吃喝,那就是想饿死他们啊,八路就往外救,打开一个口子救一点……奸淫掳掠更不用说了。”想起日本鬼子的恶行,丁兰秋在区工队加紧训练,“时刻准备痛击日本鬼子”。

转过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丁兰秋随队前去崂山鬼子的据点受降。但让丁兰秋没想到的是,在去据点的路上,遭遇了鬼子,犹如困兽的鬼子不但没有投降的意思,看见区工队还率先开火,并组织部队向青岛方向撤退,企图登船返回日本。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区工队迅速组织追击,歼灭了大部分鬼子。第一次打鬼子,丁兰秋十分激动,冲锋号一响,就嗖地一下冲了出去。

说我冲锋太快,太危险。”想起战斗结束后,战友对他提的“意见”,丁兰秋哈哈大笑,“大家根本不怕死,都争先恐后往前冲,队里我的脚力最好,他们都追不上我。冲得太快,没有战友掩护,确实十分危险,不过鬼子的子弹都绕着我走。”

对战友的“意见”丁兰秋没往心里去,依然我行我素。这最终也让他吃了苦头。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追击中,因为冲锋太快,胯骨被逃跑的敌人回身近距离击中,加上冬季急行军,丁兰秋患上了关节炎,一系列的伤病,导致后来的股骨头坏死。

手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文颁发的抗战60年纪念勋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勋章和司法部一级金质勋章,丁兰秋说:“伤病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晚年:关心时事,提醒年轻人不能忘记历史

虽然离休多年,但丁兰秋十分关心时事,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对重要新闻作了剪报。多年来做的剪报集子摞满了书柜。“看,这是毛主席的图片剪报,这是毛主席去安源、这是开国大典……”丁兰秋如数家珍地介绍图片的历史背景。

合上剪报集子,丁兰秋意犹未尽地说:“绝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使命,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的英名领导。今昔两重天,旧社会人民活得猪狗不如,现在多幸福,要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鲜血换来的。别总想着国家欠你什么,要多想你为国家贡献了什么,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                        

“身边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丁兰秋:不能忘记历史丁兰秋,北京市监狱离休干部,1927年生,18岁便从军参加革命。丁老先后任胶东军区五师独立团战士、班长、副排长,曾获得过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文颁发的抗战60年纪念勋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勋章和司法部一级金质勋章



上一篇: 我局开展“守纪律 讲规矩 明底线”活动
下一篇: “身边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之边守真:肠子流出来也要坚持打鬼子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