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监狱:多角度开展反社会人格障碍攻坚

更新时间:2009-02-24


    本报讯 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北京市监狱心理矫治室与北京大学心理系专家共同组成的“服刑人员心理创伤与干预”课题组,在人格障碍筛查、重点人员访谈、脑电数据采集、认知能力测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一行5人自2008年12月初至今,做了300人次的心理测量工作;对数名重点人员进行了心理访谈;完成了对25名服刑人员的脑电数据采集和60名服刑人员的认知能力测试。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服刑人员心理状况、探索不同人格特点服刑人员的矫治管理模式、完善服刑人员科学分类方案,为今后对人格障碍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矫治提供方向和依据。
    为了帮助一线干警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去科学认识犯罪心理、行为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成因和通过日常的工作加以应对和矫治的方法,矫治室邀请课题组专家徐凯文博士对监狱科学分类试点分监区的全体干警开展了五次团体短训活动。短训采取深入分监区工作现场的方式进行,并根据分监区生产安排灵活掌握活动时间。通过赏析影视作品、干警讨论分析、专家点评引导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束后,分监区干警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给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的知识、学会了多角度分析服刑人员心理及行为,还在讨论的过程中减轻了自身的生活、工作压力。
    此外,矫治室的3名心理咨询师及课题组专家还于1月1日至5日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心理系副主任樊富珉教授主讲的“第八届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技术研修班”。通过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矫治室干警对团体咨询的理论依据、操作技巧、发展前沿有了全面的认识,提升了制定方案、小组领导、深入分享的能力,为下一步开展干预矫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 清园监狱:在出监罪犯中开展创业培训
下一篇: 以情通理 情理交融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