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文化教育、引导服刑人员,以真诚关怀感化、鼓励服刑人员”,这是延庆监狱教育科李景发科长多年来从事教育改造工作的工作思路。作为一名局级教育改造专家,李景发科长以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科学改造理念,使许多服刑人员在接受教育改造的过程中升华了思想、提高了素质,帮助许多服刑人员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与人生观。】
“乔羽、阎崇年、姜昆、李谷一……这些个大明星过去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想到监狱把他们请到了我们身边!他们的演讲、演出真精彩,也确实能教育人。那些做人的道理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唱出来,我们听得进去、也记得住!这样的教育课’我们愿意上!” ———服刑人员李某
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密切联系社会形势,将先进文化引入大墙,使服刑人员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分享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延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一大特色。
2005年,延庆监狱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紧密协作、文明共建,推出了“同是中华儿女,社会盼你回归”大型系列文化活动。系列活动包括了由多位著名书画家参与的爱心书画笔会、由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参与的“爱国主义”大合唱、由李谷一等多位著名艺术家参与的“中秋情”大型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许多艺术家、慈善家及相关团体的热情关注与热心帮助,乔羽老先生为活动亲笔题词,阎肃、姜昆等35位艺术界名人先后来到大墙之内,为服刑人员送上爱心与温暖,带来鼓舞与教益。
在为期五个多月的活动筹办过程中,为了制定切实可行、效果突出的活动方案,李科长穿梭于各个单位之间、与各方面多次协调,对方案进行了十几次修改,为活动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演出顺利进行,从丈量、搭建舞台到安装、调试音响,从演出人员的化妆间到服刑人员的观众席,从一块地毯、一帘幕布到一根电线、一张光盘,李科长事无巨细,反复检查,保证了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万无一失。活动开始前,李科长早早赶到现场,做好一切准备;活动结束了,李科长做好收尾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在整个系列活动中,服刑人员得到了艺术享受与文化熏陶,大家津津乐道、满载而归,而李科长却从没能坐下来完整地听一首歌、看一支舞。许多服刑人员都说,延庆监狱的教育活动确实能使人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李科长为这一切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如今,延庆监狱的服刑人员每年都能够欣赏到社会主流艺术团体的帮教演出,可以聆听到各行各业杰出人士的主题演讲,可以与引领当前社会热门思潮的文化大师做面对面的交流。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社会帮教在大墙内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先进文化全面占领了服刑人员的思想与文化阵地。劳动之余,服刑人员谈论、关注的不再是吃喝玩乐,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扑克,捧起于丹、易中天、阎崇年,谈论起《论语》、《三国》、《明朝那些事》。筒道里响起的歌声也渐渐从苦闷、低沉的《铁窗泪》、《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变成了昂扬、向上的《我的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样的变化就像无声的春雨,发生在服刑人员身边;像涓涓溪水,渐渐汇成“文明服刑、自觉改造”潮流。
【“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既要能化之以理,也要能动之以情。不善于感情投入的人干不好人民警察,但是滥用感情又是监狱人民警察的大忌。”这是李景发科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情却不滥情,动情绝不越理,以情通理,情理交融,正是李科长工作风格的真实写照。在二十四年从警生涯中,李科长不知多少次以自己的真情与付出唤起服刑人员新生的希望。】
“李科长,您的话我都记住了!您为我和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您说过要看我的行动,请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您、让政府失望!”
———服刑人员白某
一天,服刑人员白某在干警的陪同下来到监区综合楼会议室。他时而望向窗外,时而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时而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钟。警官微笑着对他说:“别着急,李科长已经接去了,估计这就到。”话音刚落,楼道里传来一阵脚步声。*在沙发上的白金泉一下坐直了身子,两眼紧紧盯着会议室的门。门开了,李科长领着两个十来岁小女孩走进来。孩子们捧着亲手种植的冬枣和特地准备的相册大声叫着爸爸,扑进白某怀中。白某紧紧搂着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喃喃答应着女儿们的呼唤,眼中流下滚烫的泪水。翻着女儿们的相片,嚼着脆甜的冬枣,听着两个小家伙的唧唧喳喳,白金泉享受着久违的天伦之乐。“李伯伯一大早就来接我们了!”老大对爸爸说。“对对对,天刚亮!不过我们早就准备好了,新衣服也穿好了,小辫儿也梳好了,李伯伯一来我们就上车了!”小女儿忙不迭地插嘴。白某又细细打量起怀里的姐妹花,几年不见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爸,衣服好看不?李伯伯给买的!”小女儿喜滋滋地“显摆”起来,“李伯伯老去看我们,每次都买好多东西。”大女儿懂事地说。白某知道“李伯伯”就是李科长,他忍着眼泪抬起头来,却发现李科长早已悄悄走了。
13年前,白某因犯抢劫、流氓、私藏枪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那时他的女儿们还没有出生。孩子出生以后,妻子与已经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白某办理了离婚手续,孩子们从此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家庭的变故、女儿们的孤苦使白某意志消沉、烦躁易怒。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自暴自弃,甚至抗拒改造。后来,北京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中心承担起了照顾孩子们的责任,让她们在社会的关爱下学习、成长,也使白某放下了悬着的心。尽管如此,对女儿们的愧疚与思念却反复拷问着白某的灵魂。能够见孩子们一面,听她们叫一声“爸爸”成为白某最大的心愿。为了使孩子们感受到父爱,为了使白某能够安心服刑、努力改造,为了使破碎的家庭早日团圆,监狱领导决定为白某搭起这座亲情的桥。为此,李科长不知奔波了多少回。几年里,他多次往返于延庆与顺义之间,为孩子们带去爸爸的谆谆叮嘱,给爸爸捎回孩子们的成长点滴。孩子们一天天懂事了,李科长也去得更勤了,他给孩子们送去穿的、吃的,和孩子们谈心,听她们倾诉烦恼,给她们讲做人的道理。李科长告诉孩子们,她们的爸爸虽然做错了事,但父女亲情永远也不能抹煞,懂事的孩子要学会鼓励自己的爸爸,让爸爸早点回来。
有人问李科长,为一名服刑人员付出那么多,值么?李科长说:“每一个人的感情都应该得到尊重,服刑人员的感情更是如此。作为一名监狱警察,我有责任维护服刑人员心中美好的感情。我始终相信,无论什么样的服刑人员,只要他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够改造好!”
欢聚的时刻总显得那么短暂,白某与孩子们依依惜别。孩子们一路走,一路回头张望;白某也站在会议室的窗前久久不愿离去。一旁的干警想要说些什么,李科长轻轻摆了摆手,走到白某身边,对他说:“多好的孩子啊!你已经错过了她们的童年,现在一定要好好改造,千万别再辜负她们的未来!”白某转过身,看着李科长,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李科长拍拍他的肩膀:“什么都不用说,我看你的行动!”
【虽然身为教育科领导,李景发科长却始终坚持深入教育改造工作第一线,始终以解决教育改造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解开服刑人员的思想疙瘩为己任。李科长曾经取得过在两年内成功转化5名顽危服刑人员的骄人成绩。】
“真没想到,李科长对我的事儿这么了解,这么关心。他的每句话都说到了我心坎儿里,一下子就搬掉了压在我心里的大石头!李科长的话在理,我一定得听!”
———服刑人员张某
老年服刑人员张某由于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情绪十分低落,不仅在日常改造中提不起劲头,甚至开始拒绝注射胰岛素。张某的自暴自弃引起了分监区的高度重视,可是几次谈话教育都解不开他的心结。为了尽快把张某拉回到正确的改造道路上来,分监区找到了李科长。李科长二话没说,亲自到分监区和张某谈话。
在分监区的谈话室里,李科长见到了张某。“您什么也甭跟我说,好几十岁的人了,道理我全懂。您瞧瞧我这病,吃也不敢吃,眼睛还不成了,我呀,等死得了!”张某上来就是一通“连珠炮”,旁边的干警听得直皱眉头。李科长却不急不恼,笑着问张某:“昨天的新闻看了没有?”“政府让看,能不看么?”张某话里带刺儿。李科长毫不介意,接着问:“过两年,地铁一号线就要修到你们家门口了,知道不?”“知道,新闻上说了。”说起自己家,张某的情绪缓和下来。“这回你们那儿进城可方便啦!”李科长趁热打铁。“可不!我闺女、儿子都在城里打工,等地铁修好了,他们进城、回家可就都方便啦!”提起孩子,张某脸上有了些笑容。“那你可得好好注意身体,争取早点儿回去,看看家里的新变化,好好享享儿孙福!”李科长循循善诱。“唉!您不知道,我们家也有我们家的难处……”原本顽石一样的张某一下子打开了心扉。
李科长和张某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从家乡的喜人变化到家庭的实际困难,从年龄大、身体差造成的改造困境到意志消沉、不愿再给家人添麻烦的真实想法———张某把满肚子心事全都倒给了李科长。李科长耐心地开导张某,向他介绍社会的发展进步,介绍国家的医疗、福利政策,介绍宽严相济的大好改造形势,并鼓励他说:“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更要对家人有信心;要对自己负责任,更要对儿女们负责任!身体不好,就更要配合治疗,现在的医疗手段对控制你的病情还是十分有效的。如果你现在放弃了治疗、放弃了改造,会对你的亲人们造成多大的伤害?你以为放弃自己的生命就可以解除家庭的负担吗?其实你是在他们心里压上了一座永远也搬不掉的大山!”听完这番话,张某足足沉默了十分钟,李科长也没有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忽然,张某站起身来,向着李科长深深鞠了一躬:“李科长,您放心吧,从今往后,我再也不犯老糊涂了!”
离开分监区时,一名年轻干警好奇地问李科长:“您怎么知道他们家是哪儿的?”“他因为病情发生变化调入咱们监狱不久,这样的服刑人员最容易出现问题。我早就仔细阅读过他的材料,有一些印象。”李科长处理问题的从容淡定令人折服,而他对待工作的认真细致更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