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激人奋进 凝聚产生力量
更新时间:2006-07-25
女子监狱四分监区党支部结合“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组织策划了一次室外拓展训练,旨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团队意识,训练干警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干警思维,挖掘干警潜力。
第一道难题———“动感颠球”。工具是一面鼓身系着一圈长绳的牛皮鼓和一个排球,任务是拉着绳子用鼓在40分钟内颠球50下。命令一出,大家一片哗然,“怎么可能嘛,太难了!”“我看两下就够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嘘声一片。这时队长小单制止了大家的议论,“先试试再说吧,干站着看是肯定完成不了任务的。”队长发话了,大家纷纷一人拉着两根绳子开始尝试控制那面鼓去颠球,第一下球就飞了,再试,球又飞了。大家停下手来,决定先不管球了,先试试操作那面鼓。一试才知道原来鼓面的倾斜度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几个人能合力操作就可以了。这样一来,球的落点就好掌握了。找到了突破点,大家兴奋不已,立刻开始实践。果然不错,颠球个数慢慢增多,给自己定的目标也逐级上涨。“48、49、50、51”。随着越来越兴奋的数数声,终于突破了50大关,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20分钟内竟然完成了。
第二个项目是“盲人方阵”。大家都蒙上眼睛,在40分钟内用三条绳子围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蒙上眼睛后,突然而来的黑暗使大家都有点无所适从。首先靠发出声音聚集到了一起,了解了各人的位置,摸索着把三条绳子接起来,但下一步该怎么做大家都七嘴八舌讨论开了,都想尽快实践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但结果是谁也听不见别人说什么,一片嘈杂。时间一分分地流逝,大家心里更加着急了。这时队长忍不住了,压下了大家的声音,提出了一个方案,指挥大家去实行。依靠理性的理论指导和女性独有的感性,在离时限还有三分钟的时候,任务终于完成了。大家摘下眼罩,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松了口气,一个尚算合格的正方形。
第三个项目“孤岛求生”是一个模拟海难的情景,队员被随机分成了三组,一组在“珍珠岛”,是健全人;一组在“哑人岛”,要求组员不能说话;一组在“盲人岛”,要求组员戴上眼罩。三个组都各有任务,在很多限制规则下要求四十分钟之内完成。这下各组都为难了,哑人能视物而不能说话,盲人能说话但不能视物,而珍珠岛上的健全人正执著干他们的第一个任务———用一张纸和几支筷子包一个摔不坏的生鸡蛋。其实三个组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把人集中到珍珠岛上,但唯一可用的工具———木板只有哑人可用,而且必须是在盲人完成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之后,但盲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三个岛的人经过很难的沟通,终于一个哑人灵机一动按规则从溪流淌到盲人岛,帮助盲人完成了任务,使用木板把大家都接到了珍珠岛上。主要任务完成了,但已经严重超时。教练总结中给我们讲解了这个项目的寓意,盲人代表基层工作人员,他们经常不知道工作目标,只是听指挥办事。
哑人代表中层领导,他们承上启下,很多信息到他们这里汇总,但他们可以隐瞒信息。珍珠岛上的健全人代表高层领导,他们是决策者,但很有可能缺少底层的信息资源。而包鸡蛋的任务则是一个故意的误导,旨在让大家体会到工作中如何分清轻重缓急。通过这个模拟实践,联系到日常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信息共享的重要性,沟通意识和渠道的必要性,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关系,领导和职员之间如何换位思考,建立有效的联系等等。我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大获裨益。
最后一个项目———“逃生墙”,也叫“毕业墙”,因为过了这一关就算功德圆满了。但这个任务实在不易完成,一堵三人多高的大墙,不能借助任何工具,使所有人成功翻越。团队里全是女性,力量上就输了一大截,但输力不输气,大家大声背诵了一遍队训后,就开始行动了。全靠人力翻越,只能是搭人梯,踩着同伴的大腿、肩膀往上爬。大家选了比较灵活的小郝当第一个人选,“来,踩我肩,不用担心,”“踩着我的大腿上去。”平日一个个的弱女子此时都变成了大力士,让同伴踩着自己的柔弱的身体,双手托着同伴的脚使劲向上送。“加油,不要退,就差一点了。”终于小郝扒住墙顶使劲一撑艰难地翻了过去。上面有了人接应,下面充当人梯的人虽然肩膀都已红肿了,但仍然忍痛喊“接着上!”从墙顶上伸下的手越来越多,终于都上去了,虽然脸上又是汗,又是泥,但都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因为依靠自己、相互支持,完成了如此艰难的任务,战胜了自己,成就了一个完美的团队。
这短短的一天里,干警们都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朝夕相处了两年多的工作伙伴。在总结会上,大家都在感叹“原来我可以做到!” “原来我们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