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改造手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罪犯改造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双向提高,同时全面提升干警的管理能力、工作水平,近年来,女子监狱积极贯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质量第一”的方针,从基础工作入手,围绕“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严格质量管理,规范质量体系,广泛开展QC活动,先后组建QC小组17个,完成技术革新10余项,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罪犯改造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双赢。
2003年度,女子监狱三分监区、二分监区分别以“提高囚服成品检验合格率”、“降低囚服裁剪损耗率”为活动主题的QC小组在市局组织的第一届QC小组发布会中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三名的佳绩,并且三分监区QC小组在代表市局参加北京市第四十三届QC成果发布会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并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2004年度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在2004年中,六分监区的“降低毛衣编织机针损耗率”QC小组成果还荣获华北地区监狱系统第四次质量工作交流会QC小组成果优秀奖;2005年度,八分监区QC小组在市局第三届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中,荣获第一名,十分监区QC小组在代表市局参加北京市质量管理小组暨第47次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
今天当我们提到“QC”这个名词时,恐怕女子监狱的大部分干警都已知道它的含义、了解它的作用,但如果将时间倒退到4年前,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了解它,更谈不上运用它来解决实际生产工作中这样、那样的问题了。QC小组在它发展的道路上,凝聚着女子监狱广大干警潜心研究的心血,同时也凝聚着问题被迎刃而解的喜悦之情。走过这一段痛并快乐的历程,看到的是QC小组活动在改造罪犯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运用科学方法一次次解决监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活学活用社会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更是我们面对“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所付出的实际行动。
从无到有:在成长中体味创业的艰辛
QC理念的引入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女子监狱响应市局号召,在干警和服刑人员中普遍开展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普及,并开展试点工作。监狱鼓励、选派生产科、分监区相关干警参加市局举办的QC小组培训班,系统学习了QC小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在当时,大家在课本中看到的、听到的几乎都是社会企业中的QC小组案例,并没有监狱开展QC活动的事例,可大家不气馁,在培训班结束后,立即开始了“确立试点、传授知识、转化实践”行动。监狱在二、三分监区分别成立了以“降低囚服裁剪损耗率”、“提高囚服成品检验合格率”为主题的QC小组,由参加培训的干警牵头,同时吸收服刑人员中的技术骨干参与到每次活动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开动脑筋,互相启发,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监狱领导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经常深入一线察看活动进展情况,并参与到活动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万事开头难,虽然参加了理论培训,但由于是第一次的QC小组活动,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还是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大伙只能边活动、边研究,摸索着前进。三分监区在分析如何提高囚服成品检验合格率的过程中,按照顺序应先分析导致囚服合格率低的症结所在,但面对那么多的成品,干警不知如何下手,就马上查阅书籍,结合活动课题进一步研究排列图、亲和图的用法,运用工具找出主要症结后,大家再从操作者、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积极查找原因,确定五条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小组成员中的干警按照本次活动计划,对服刑人员进行《服装缝纫技术》、《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力求全面提高服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通过QC小组活动,我们对原有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解决了疑难问题,三分监区QC小组将囚服成品合格率由原来的86.9%提高到95%,二分监区QC小组使分监区囚服裁剪过程中的损耗率由6%下降到2.6%,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与不必要的消耗,两个小组均达到了QC小组活动的最终目的。
从简到精:在发展中体味收获的快乐
试点QC小组活动的成功令女监干警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勇气和信心。于是,在此基础上,又展开了新一轮的QC小组活动。在2004年,监狱六分监区与北京某公司联合成立了机织毛衣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分监区干警针对机针损耗率过高的问题,成立以“降低毛衣编织机针损耗率”为研究课题的机织毛衣QC小组。该小组成员利用统计工具,努力查找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有效对策,最后使机针损耗率从18%下降到2%,达到厂方的标准和监狱要求的目标值,并节省资金800余元,为监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改造”效益。
2005年是女子监狱QC小组逐步规范、全面发展的一年,同时也是收获硕果的一年。她们紧密围绕市局党委提出的“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和总体目标,进一步确定QC小组活动方向,3月份监狱出台了《开展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的实施方案》,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鼓励各分监区将选题扩充到罪犯日常改造中,不断延伸QC小组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涉及到罪犯日常改造的方方面面。
六分监区QC小组从节约能源入手解决日常用电高的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首先查找出平时浪费能源的主、客观因素,然后制定出了合理的用电制度,并且,通过更换照明工具、转变用电习惯等,小组活动期间共节约用电1375.3度,可节省经费约880.2元,与此同时,较好地提高了罪犯节约能源意识。
一分监区和九分监区是关押老病残犯的分监区,为解决病犯管理的实际问题,分监区干警组建QC小组,从人员、管理、气候等多方面寻找病犯发病率高的原因,采取了心理咨询治疗、增加兴趣小组活动次数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大降低了病犯的发病率。
八分监区和十分监区是关押法轮功类罪犯的特色分监区,多次荣获北京市同“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在转化法轮功罪犯的过程中,如何巩固转化成果,促使罪犯彻底摆脱邪教精神控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法轮功分监区时刻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八分监区以“提高已转化‘法轮功’类罪犯巩固率”为课题成立QC小组。小组成员由12名干警组成,利用QC小组中的亲和图、饼分图等有利工具,从多方面分析此类罪犯巩固率有所下降的原因,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采取观看揭批材料、刑满释放人员的现身说法、开展劳动竞赛等方法,使法轮功类罪犯巩固率由93.88%上升到98.11%,以显著的效果证明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改造工作中的功效。
十分监区则根据法轮功罪犯的心理特点,为罪犯开展了工艺品雕刻生产项目,由于雕刻工艺品的质量要求较高,分监区生产成品与客户要求总有差距。因此,由干警大力引导,积极组织罪犯开展QC小组活动,以“提高雕刻工艺品质量合格率”为攻关课题,认真查找雕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从多方面分析形成原因,采取了开办雕刻培训班、书法绘画基本技能培训班、更换、改良雕刻刀具等一系列措施。通过为期四个多月的QC小组活动,增强了罪犯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意识,稳定了法轮功类罪犯的改造情绪,促使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进一步增强了与邪教组织彻底决裂的决心与信心。通过QC小组活动,雕刻工艺品质量由以前的85%提高到98%,创造经济产值6000余元,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社会效益与改造效益的双丰收,使得分监区体会到生产劳动以及QC小组活动对教育转化法轮功罪犯的积极作用。
从点到面:在开拓中寻求新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7月29日,女子监狱召开了第一届QC小组成果发布会。11个分监区的QC小组成果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具匠心,都反映出了特色分监区的改造工作任务,都饱含着小组成员的辛勤汗水。同时,监狱第一届QC成果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女子监狱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良好开端,标志着干警们已经学会运用QC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有效方法,并且延伸到探索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之中。
服刑人员在QC小组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素质,又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员间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为她们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女子监狱干警准备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探索质量管理工作与特色改造功能区建设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巩固QC小组活动取得的成果,并通过新一轮的QC活动,继续谋求罪犯改造与产品质量的双赢。 摄/ 闫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