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安全的“守门员”

更新时间:2009-03-31


       

        今年34岁的吕海涛是良乡监狱十七分监区的一名普通干警。在良乡监狱,十七分监区更像一道“门”:新入监的罪犯要从这里走过“新生门”,迈出第一步;严重违纪和反改造的“尖子”则要在这里和干警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并最终走上新生路,所以这里又是一道“防火门”。正因为如此,十七分监区的干警自封为监狱安全的“守门员”,吕海涛就是“守门员”中的一名佼佼者。
    采访吕海涛有点难,他对自己的事儿常常忘得很快,本来是让他介绍自己的工作和成绩,却总会中途跑题儿,没完没了地聊起分监区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上给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虽然难,但记者还是通过他交谈中的只言片语和领导同事的评价,记录下了一个相对真实的吕海涛。
打铁先须自身硬
    在监狱干警中,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不多,拿下了律师资格并且还能坚持在改造一线的干警就更是少之又少,而吕海涛恰恰就是其中的一员。谈到当初拼着命恶补法律知识的缘由,其实一直是吕海涛心中的一个节儿。那是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在与一名不认罪的罪犯掰斥法律适用和罪名时,吕海涛竟然被他问得哑了火。当时那个难受劲儿就别提了,现在想起来,吕海涛都觉得有点对不起这身警服。但这件事也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作为执法者如果没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各种法律没有罪犯学得深、研究得透,那么,使每名罪犯都能心服口服地认罪服法并踏实地投入改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于是,刻苦钻研法律便成了吕海涛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儿。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的不懈努力使他的法律素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使他在运用法律教育改造罪犯中占尽了主动、赢得了先机。心中有底,工作中才能不慌不忙,针对一些不认罪的罪犯,他运用自己丰富的法律知识,采取以理析法,以案说法的方式,从法律规定、证据佐证、判例说明等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使他成了小有名气的“法律专家”。
    吕海涛的名声很在监狱传开,分监区的罪犯也很自然地分为两类。那些由于不学法、不懂法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有了法律上的难题,都会不自觉地想到吕警官,经过他的点拨,许多罪犯心悦诚服地写下了认罪悔罪书,踏上了积极改造之路;而那些自认为法律学得好,理解得透,想利用不同罪名之间的细微差别,胡搅蛮缠为自己开脱罪责的罪犯却把吕海涛当做最大的对手,想尽办法避开与他的正面交锋。遇到这种情况,吕海涛总会选准机会,主动出击。几年中,打了多少场这样的硬仗,连他也记不清了。但是,作为监狱执法用法中的“守门员”,他时刻注重不断增强本领、磨练意志。
转化顽危显身手
    惩教分监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各种类型顽危犯的教育转化,有“法律专家”的名号,再加上多年的管教工作经历,吕海涛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罪犯李某,在新监狱服刑时曾因破坏监管秩序被加刑一年,在他身上几乎具备了暴力犯的所有特点:头脑简单、冲动暴躁、心狠手辣、不计后果……作为一名重控危险罪犯,监狱将他放到了管控能力突出的十七分监区进行转化。当分监区领导正在为把李某放到哪个班而犯难时,爱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吕海涛主动向分监区领导请缨?,承担起教育转化李某的重任。
    作为一个走过多个监狱,自恃见过世面,并因多次因违纪被处理过的惯犯,李某根本就不把吕海涛放在眼里,初次谈话就因他的不配合而未能进行下去。面对早就料到的困难,爱动脑筋的吕海涛琢磨出一套专门针对李某特点的转化方案。
    通过观察,吕海涛发现李某表面上对什么都不在乎,可一谈起他的母亲,说到激动之处,常常泪流满面。抓住李某家庭观念比较重的特点,吕海涛打出一张亲情牌。再谈话时,他不谈李某的违纪行为,也不说他的改造表现,而是与他聊家庭,聊父母,聊子女,聊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并鼓励他要多与家人沟通,感受亲情的温暖。刚开始时,李某并不吃这一套,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也拒不交流。但吕海涛相信自己的判断, 没有灰心、放弃,而是继续按照原定的方案开展工作。时间一天天过去,虽然李某没再违纪,也开始有了简单交流,但成效并不明显。吕海涛并没有因为李某的不配合而冷落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他以关心。很快到了母亲节这一天,吕海涛还特意安排他拨打亲情电话向老母亲问候,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善举竟使李某大受感动,在感激吕海涛的同时他也开始放松了戒备,有时还主动约谈吕海涛,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得知李某爱下围棋,还特崇拜围棋大师吴清源,吕海涛便围绕着围棋开始矫治李某性格偏执、爱走极端的毛病。他专门到书店买来了吴清源大师的自传《中的精神》这本书推荐给李某阅读,用围棋之道和吴清源大师的为人处世精神教育李某凡事三思后行,少走极端。没想到这一招儿效果出奇地好,一口气读完书后,大师倡导的平衡、和谐精神以及淡然面对世间事的精神对李某触动很大,对照大师,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2008年上海杨佳袭警案发生后,他还主动向吕海涛汇报思想,分析利弊,看到李某的点点进步,吕海涛打心眼儿里高兴。
    吕海涛时时关注着李某,他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受到表扬和激励,慢慢地,李某像换了一个人,多了宽容和理解,少了偏执和冲动,还主动要求分监区给他分派劳动任务,为其他罪犯服务。鉴于李某一年多的稳定表现,狱政部门在多次考核后,将李某由重控犯划归普通犯管理,一个安全隐患消除了,平日里严肃有余的吕海涛也露出了难得的笑脸。
    十七分监区分监区长王建军介绍说,在管理罪犯中,小吕拿捏得很准,如果哪个罪犯敢违纪、不遵守纪律,他肯定过不了这一关,小吕的管理中透着威严;但对于罪犯的合理需求,比如说罪犯有什么兴趣爱好,家里都是什么情况,谁又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小吕又像他们最好的朋友,心里的帐本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会在关键时刻让每个罪犯收获惊喜,会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干警的关心和爱护。
    2008年,监狱实现了罪犯重大违纪“零指标”,应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守门员”,吕海涛功不可没。在他被评为了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并且在年底的公务员考核中荣立三等功时,吕海涛还是像以前一样沉稳和低调。他说,能战斗在改造罪犯的第一线,是我刚穿上警服时就有的愿望;能为监狱的安全稳定守好“门”,不漏“球”更不丢“球”,我最大的快乐。                 
                                        



上一篇: 全局开展建设“五好”党(总)支部工作
下一篇: 传统文化热在大墙内升温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