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职冷暖放心头

更新时间:2006-06-20



     董世珍同志是清河分局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副局长,主管队伍建设、信访、新闻宣传,具体负责人事、工会等8个方面的工作。上任两年来,她以执着敬业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竭尽全力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赢得了广大干职的拥护和信赖。
倾听群众呼声
    在工作中,不管时间有多紧,董世珍同志都坚持定期深入基层,注意听取群众呼声,倾听基层干部的意见;不管工作有多忙,她都会挤出时间打开自己的电子信箱,查看或回复干部职工的来信。两年中,通过这种方式,她收集合理化建议143条,由她督办落实的就有56条,及时化解了不良情绪,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清河分局摊子大,人员多,下设13个单位,在职和退休人员共计6800多人。两年来,她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通过深入调研,先后完善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党务工作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基层工会考核制度等多项制度,根据实际需要,规范了单位编制设置工作。
    在抓队伍建设上,她大力推广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在领导干部的任免、非领导职务晋升、技术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奖惩等重大事项上,她严格把关,坚持实行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同时,积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组织召开各类典型经验会5场次,挖掘树立先进个人80余人次,先进集体20余个,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她注重干警能力建设,为提高干警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举办各种培训班20个,培训干部职工6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办实事  做好事 解难事
   作为一名主管工会工作的领导,董世珍同志时刻把干职的冷暖放在心上,仅2005年,她深入一线达63次,慰问离退休和在职职工900余人次,先后解决了退休干部李荣成的儿子右手残疾无生活保障的问题;解决了李广兴照顾病妻就近上班的问题,等等。她还积极协调,筹措资金,为分监区干警安装了电话,建立了电子图书室、健身房,为社区配备了健身器材,较好地丰富了干职的文化生活。
   清河分局有50多年的历史,特定的环境因素,使得6000多人的老单位历史积压问题较多,上访问题严重。对此,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和有关同志深入到各类群体当中去,了解情况,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及上访人员的诉说。为方便群众和收集更多的情况,她改上访为下访,建立了约访制度。凭着特有的干练和为民办事的热情,先后解决了燕泗德等4名因公死亡干部历史定性不准确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法律上规定的待遇;解决了历史遗留下的200余册人事档案的管理权属问题;解决了退休工人死亡抚恤金的资金渠道问题,平息了1864名退休工人多次为此事上访的隐患;依法解决了长达7年之久的尚国发上访案件、长达23年之久的李宗华之父要求经济赔偿和死亡抚恤案。
   同时,她还积极与市局协调,解决了职工技术等级比例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问题及分局30多名职工工龄长、待遇低的问题,较好地稳定了职工队伍。特别是针对2200名退休工人暂缓进入规范收入问题,在长达两年之久的时间里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化解群众情绪。据统计,2005年,她共进行局长接待日4次,约谈接待12场次,共计1000余人次,接待个体信访人员30余人次,批转信件189封。极大地化解了矛盾,确保了集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双零目标的实现。
家庭和事业哪个都不丢
   董世珍同志时常说,“其实走在大街上我就是一个普通女人,只不过工作的担子压在我身上使我比一般女人要更努力一些。”正因为她有这种思想,在去北京开会的路上,在午休、晚上别人休息的时候,她都能抓住时机阅读理论业务书籍。她先后参加了市政法委高级应用法学研修班、市政法委第五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市委第2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做读书笔记近30万字,撰写并发表了《女性罪犯构成变化及改造对策刍议》、《中外监狱官员制度比较》、《特殊疫情时期加强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若干思考》等多篇论文,其中《女性罪犯构成变化及改造对策刍议》在司法部核心刊物《犯罪与改造研究》上发表,并荣获华北地区二等奖。
   “作为一名女同志,家庭固然重要,但不能因家庭而放弃了事业,要双肩挑,哪个都不能丢。”董世珍同志经常这样激励身边的女同志,也激励着自己。2003年7月,在组织派她到离家150多公里的天津市宁河县境内的清河分局工作时,她没提任何条件就接受了。为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她和丈夫商量把将上初中的女儿送到寄宿学校,妥善处理了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她一周才能回家一次,遇上值班或加班,一个月回家一次也是常事,不能照顾家庭。一次,她丈夫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复发了,需卧床治疗,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把丈夫接到单位进行治疗。自己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同志们都想给她搭把手,她不愿麻烦别人,谢绝了。她豁达乐观的精神和对工作的执着,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每次回到家她总是与丈夫抢着干家务,她疲惫的表情触动着14岁女儿幼小的心灵,她知道妈妈分明是想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为人妻为人母应尽的责任,妈妈是爱这个家的,但她太忙了,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清河。
    董世珍同志说,“我的事业刚刚开始,想干的事情很多,是党和人民给予了我信任和权力。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敬业之心不敢有丝毫懈怠”。正是她这种敬业精神,浓厚的责任感,使她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骄人成绩。
                 摄/李忠鹏



上一篇: 在创新中谋发展
下一篇: 在练兵中超越自我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