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改造手段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不断强化
更新时间:2006-06-19
十五期间,我局各级党委对罪犯劳动改造的理念、内涵及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对劳动改造的定位越来越准确,不断探索丰富劳动改造手段,寓教于劳的有效途径,再充分发挥劳动改造手段的功能作用上下功夫,实现了劳动改造工作的新突破。
目标越来越明确
十五期间,局党委对监狱生产工作的要求从“生产上扬”到“固本上扬”,从“发挥两个效益、提高两个质量、调动两个积极性、确保两个安全”再到发挥“三大改造手段”合力,丰富劳动改造手段,寓教于劳,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和升华。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从让罪犯在狱内被动接受劳动改造,自然发挥劳动改造的作用,发展到有意识地把我们所要教育罪犯的内容寓于劳动改造罪犯之中,自觉运用和发挥劳动改造的功能作用;从利用监狱生产弥补经费不足,解决干警奖金和福利,发展到通过发展监狱生产,改善罪犯的生活,适当增加罪犯的劳动报酬,保证罪犯回归社会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降低罪犯回归社会后马上重新犯罪的可能,“以改造人为中心,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目标越来越明确。
管理越来越规范
监狱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是罪犯劳动改造工作的基石,是有效发挥劳动改造手段功能和作用的前提条件。2001年,市局参照社会企业的管理标准,从规范生产管理入手,制订了《生产综合管理考核细则》,《细则》包括制度建设、现场管理、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以及设备、成本、定额、物资、统计、培训等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详细规定了考核内容、标准和分值,按季度对基层单位的生产综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将季度考核情况与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作为年度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基层单位及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范畴之中,全局监狱生产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年来,全局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不敢懈怠,做到了常抓不懈,确保了生产安全,未发生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市局坚持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逐级建立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落实到劳动改造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利用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日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坚持持证上岗制度,积极组织罪犯参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应知、应会”的学习、考核等;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按照注册安全管理工程师的标准,努力培养了一只安全管理技术骨干力量;认真开展了监狱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完善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经常性的演练。加大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的力度,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实施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制度越来越健全
制度建设是依法组织监狱劳动改造罪犯,全面提高改造质量的保证。五年来全局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环节不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1年至2005年市局相继出台了较为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劳动改造的规章制度:《关于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贡献人员奖励的暂行办法》、《监狱领导班子生产目标责任制及奖罚暂行办法》、《关于局生产发展基金管理的暂行办法》、《关于生产项目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借用生产周转金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罪犯劳动竞赛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暂行规定》、《罪犯劳动安全合格证考核管理办法》、《关于农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农药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工业管理暂行办法》、《罪犯劳动安全管理规定》、《关于给予罪犯劳动报酬的暂行规定》和《监狱生产收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不仅从考核生产领导班子目标责任,生产项目投资管理、生产资金使用、安全生产、质量保证等生产全过程中强化了管理,同时还重点对罪犯劳动改造过程中的劳动报酬、劳动竞赛、劳动安全以及维护罪犯合法权益等执法环节,进行了规范。
形式越来越丰富
五年来,全局在丰富劳动改造手段的内涵和形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从2002年开始在全局相继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和劳动竞赛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五年来共培训3910人,其中干警652 人,罪犯3258人,经考核,共有3891人获得了合格证书;在QC小组活动中,全局共成立QC小组150个,不仅小组的数量在逐年提高,而且课题由最初纯生产纵向延伸到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和狱政管理等方面,在内容、形式和质量上又有了一定的突破;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共组织241个分监区、1989个生产小组、3万余名罪犯参加了劳动竞赛,涌现出38个优胜分监区、98个先进生产小组,1200名罪犯获得了改造加分奖励。从2002年开始,我局连续四年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先后有3个QC小组获得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共有16个小组获得部、市级优秀QC小组称号。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员的质量意识,为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把QC小组的管理理念引入监狱,在干警及罪犯中推广,丰富了劳动改造手段的内容和形式,对充分发挥劳动改造手段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调动了罪犯参加劳动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硬件越来越完善
五年来,全局监狱生产投资约4000万元。其中,用于新建厂房投资3000余万元,新增面积2.1万平方米,使直接参加劳动罪犯人均占有厂房面积由2001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4.76平方米,增加了32%。使3000余名罪犯从监舍和同道内劳动被转移到生产车间劳动,既规范又安全。用于生产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进1000万元,数量由2001年的814台(套),增加至2005年的1464台(套),而且设备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不断提高了罪犯参加机械化生产劳动的作业水平。
前景越来越广阔
今年,市局党委总结以往经验,在3月2日召开的“2006年劳动改造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探索“寓教于劳”的实现途径,着力提升劳动改造警察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执法执纪水平;巩固和开发适合劳动改造要求的生产项目,为有劳动能力的罪犯提供100%的劳动岗位,其中50%以上的劳动岗位要符合稳定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能使罪犯学到一技之长的适合罪犯改造特点的劳动岗位;制订科学的罪犯劳动定额体系,积极推进罪犯劳动分类分级定额管理工作,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出工率不低于80%,年平均劳动时间不少于1500小时;加强罪犯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参加劳动改造的罪犯获得劳动安全合格证及上岗证达到100%;全年不发生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劳动改造工作目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局的劳动改造工作又在向一个新的高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