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束光,既温暖又明亮

更新时间:2023-11-14


那天晚上,已经入狱183天的她,终于睡了一个完整、踏实、安心的觉。
时间回到半年前,王某因集资诈骗罪来到北京市女子监狱服刑。踏入监狱大门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充满了阴霾。漫长的刑期,加之对判决的不服,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万念俱灰。
01
教育帮助指引前行的方向
民警针对王某刚入监时思想认识情况,多次和她谈话,劝她正视问题、放下包袱,但王某就像石头一样听不进去。入监教育阶段的最后一次谈话中,民警一反常态没有再和她提刑期的事,而是聊了聊家常,希望她能踏实走好今后的改造路。
这反倒让原本准备好接受“说教“的王某,产生了一丝愧疚:”以前总对警官说的话满不在乎,没想到她还一直惦记着我。”
到了十监区后,王某对自己的案子始终无法释怀,整晚睡不着觉,内心也在反复挣扎。整天昏昏沉沉的她,眼内更是长出了50多个小结石。
管班民警李香寒发现后,便及时带她就医。王某说:“当时北京疫情正处于大爆发阶段,警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带我做手术,这事我能记一辈子。”
眼疾可以手术治疗,而心病则需要特殊的良药。想让王某真正放下心理包袱,走向新生,必须使其正视过去。
民警一方面通过犯因性问题筛查,引导王某客观审视自我,认识自己的错误,激发她改变的动机;另一方面对她开展法治教育,转变她的错误认知,正确理解判决书内容。
在一次次谈话引导教育中,王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在法律层面上构成集资诈骗罪。
02
亲情感化提供爱的力量
导致王某顾虑重重、无法安心改造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家人。作为单亲妈妈,王某担心儿子在外无人看管;作为女儿,王某对从小偏爱疼爱自己的母亲满怀愧疚。
然而,入狱后王某的家人没有主动联系过她,这让王某的心情更加沉重。管班民警看出了她内心的不安,联系到王某的姐姐了解情况:原来,王某是被家里收养的,由于50年前并没有正规的收养手续,母亲和姐姐正在补办相关材料,方便定期通话、会见。
姐姐虽然担心妹妹不能踏实改造,但对王某违法犯罪的行为十分生气。经过民警多次沟通劝解,王某终于收到了来自家的消息:姐姐在信中劝她要认清罪行、认真悔过,学习法律知识;而她一直放心不下的儿子,也由前夫在抚养。前夫也经常写信告知儿子的近况,这些,让王某的心踏实了一大半。
王某说,入狱后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虽是养母,但母亲视她为己出,甚至给了她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多的爱。前几年为了给儿子买学区房,母亲更是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在谈话中,民警告诉了王某亲属关系证明等手续的补办进度,下个月她就能见到2年未见过面的家人了。
后来,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在民警的教育帮助和亲情感化下,那个想法像石头一般顽固的王某,内心逐渐被打开,照进了阳光,也照亮了今后的生活。




上一篇: 正心态 迎新生
下一篇: 一次温暖的“破冰”行动
ysqgk.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