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 “传帮带” 师傅带徒弟 “对对红”
更新时间:2007-05-07
3月22日,女子监狱召开“传帮带”工作座谈会。会上,来自监狱不同岗位的5对“对对红”干警毫无保留地把她们一年来在“传帮带”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向参会的领导和干警代表进行了汇报,为责任干警和青年干警现场传授经验。
经验一:结合青年干警的自身特点,从工作细节入手,找准青年干警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材施教,是做好“传帮带”工作的关键。狱政科科长高云起是青年干警尉迟肖博同志的“师傅”,她了解到“徒弟”尉迟肖博对监狱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于是有针对性地为尉迟肖博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学习和工作计划。首先她要求尉迟肖博每天学习一项规章制度,并在科室早例会时向狱政科领导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其次,在自己每次和罪犯谈话时都要求尉迟肖博参加并做好记录,在谈话后根据谈话内容独立分析问题,总结谈话经验,不懂就问,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尉迟肖博掌握了很多谈话技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经验二:责任干警要不断地寻找青年干警身上的优点和特长,然后给她们压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使她们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病犯分监区分监区长刘蕊的“徒弟”赵琳在谈起“师傅”时为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赵琳刚参加工作时,主管的班组中有一名70岁的老年病犯朱某,平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因洗衣服、洗澡等生活琐事,在班里哭闹。有一次她哭着找到赵琳说:“班里人都欺负我,嫌我刷牙不挤牙膏,衣服有味,这个班我没法呆了!”由于缺乏管教经验,赵琳同志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不知道是批评班组长,还是严肃教育朱某。刘蕊同志就建议她找个改造表现好、有责任心的罪犯照顾朱某,随后又帮助赵琳分析所管班中每个罪犯的性格特点,指点她要根据罪犯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提高管教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在刘蕊同志的帮助下,赵琳所管的班中渐渐地充满了欢笑,朱某也渐渐开朗起来。通过这件事,使赵琳逐渐理清和积累了一些管班的经验和方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还承担起了分监区的罪犯计分考核工作。
2007年,监狱团委将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探索“传帮带”工作有效途径,总结开展“对对红”评选活动为“传帮带”工作所带来的成功经验,继续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等更贴近青年干警实际需求的活动,通过“传帮带”工作努力提高青年干警的工作能力特别是改造罪犯的能力,为完成我局的中心任务和总体目标保持不懈动力,为“构建和谐的改造关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