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况:干警小李管班的罪犯刘某平时性格阴郁,内向自私,与班内其他罪犯关系不融洽。某日,刘某因琐事与同班罪犯张某发生口角,大声吵嚷,后被值班干警及时制止。小李在复查中,基本认定责任主要在刘某,但在找刘某谈话时,刘某却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致使个别教育工作难以进行。
问题原因: 这个事件中,违纪罪犯刘某保持沉默,就是不配合干警的谈话教育,原因是什么?
经分监区干警的集体分析,刘某保持沉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是存在自卑心理和“破罐破摔”心理,内心封闭,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没道理,干脆就不说话了;二是有对抗心理,认为监室内其他罪犯的证言肯定对自己不利,自己辩解什么都没有多大用处,索性闭口不言,以沉默表示对立;三是有共性心态,认为发生口角不属严重违纪行为,自己不开口,或许受到较轻的处理或不处理;四是不信任干警,认为干警可能会对自己有成见,自己说什么也无济于事,反感干警的谈话教育。
分析对策: 一是找准影响刘某开口的心理障碍,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咨询方式, 对症下药,找到开启刘某心灵的钥匙。如属上述第一种原因,要明确指出刘某的真实想法,用平等朴实的语言使刘某解除心理问题,说出心里想法;如属第二种原因,要向讲清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对服刑改造的作用和意义,使他能站在同犯立场上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如属第三种原因,要给予刘某相应的批评教育,说明遵规守纪对维护改造秩序的重要性以及违纪必受处理的道理,二是谈话要讲求方式,不要居高临下和言语过激,注意刘某的情绪;三是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地点和整体环境,营造一种利于交流和放松的氛围,四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刘某,逐步消除其抵触情绪,实现正常的沟通,进而引导刘某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上述措施可视情况综合运用,掌握好谈话策略,随机应变,有的放矢。
嘉宾点评: 对刘某的个别教育,应做到标本兼治。本案的处理具有代表性,是比较成功的。
今后解决此类问题,我们不妨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罪犯不说话,只是表象,但实质是他的心理出了问题,是他内心不想说话,所以, 解开该犯心中症结,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第二步就应该是找准突破口,也就是找到解开他心中症结的那把钥匙,使其开口说话。案例中已经分析了刘犯可能存在的几种心理状态,实际就是在寻找最恰当的突破口。第三步就是要以“监管改造工作无小事”的认真态度,来做好刘犯的个别教育工作。必须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干警要用“心”去做工作。既要坚持严肃批评,又要坚持耐心教育。不能简单处理问题,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给监管安全埋下隐患。
总之,做此类罪犯的教育工作,就是要分析罪犯的具体心理状况,教育引导罪犯,使罪犯从内心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自觉地接受批评教育。不仅让罪犯“口服”,更要让罪犯“心服”。对症下药,方显奇效,使用之妙,存乎于“心”。